师德师风

弘扬教育家精神,让更多优秀教师潜心育人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如何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促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如何推进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和资源配置优化?如何为教师创造安心的从教环境,真正减轻教师的负担?一起来看这篇报道——

【对话嘉宾】

刘希娅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

邵志豪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张咏梅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党委书记

成尚荣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王 红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教授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促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构筑了广大教师共同的精神家园。教育家精神的提出对教师队伍建设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尚荣:习近平总书记凝练并深刻阐释的教育家精神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教育家精神重在弘扬,旨在强师。教育家精神具有精神的崇高性,犹如精神灯塔,照亮教师队伍建设,塑造教师灵魂,塑造新时代“大先生”;教育家精神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引领教师赓续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教育文明新形态;教育家精神具有专业的科学性,指引教师把握教育规律,生成教育智慧,练就育人本领;教育家精神具有生活的扎根性,引导教师将精神融入日常教育生活中,像教育家那样生活,让平常的日子发光;教育家精神具有普遍召唤性,是属于所有教师的,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要鼓舞教师像教育家那样做教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用一句话来概括,教育家精神照亮了教师队伍建设。

王红:教育家精神的提出对教师队伍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教育家精神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教育家精神不是高高挂起的口号,而是对卓越教师群体精神画像的描绘,这些画像为每一位教师树立了榜样,起到了导航的作用。其次,教育家精神有助于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格局。教育家精神不仅仅强调教师对于教育本身的执着与热爱,更强调教师对国家、民族未来的热切关注和奉献,引导教师心怀国之大者,从更高的站位理解教师职业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引导教师在职业追求上超越小我,从大格局上将自我的职业追求与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相融合。最后,教育家精神有助于激发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动力。教育家精神不是一种外在强加的规则,而是对卓越教师群体内在自觉的高度凝练;任何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都要通过教师的内在觉醒起作用,教育家精神能够起到唤醒内在自觉的作用,让队伍建设的力量由内而外、内外并举。

我国现有专任教师1891.78万人,是规模最大的知识分子群体,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高素质教师队伍来支撑。教育家精神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生动资源,如何更好地把教育家精神融入到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中?

王红: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教育家精神的核心价值,这些价值观应该成为教师培养培训中的灵魂和导向。其次,要把教育家精神整合到课程体系中,在教师培养培训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与教育家精神相关的内容,如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经验等,通过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方式,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和领悟教育家精神,并让教师在实践中体验教育家精神。最后,要营造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宣讲会、研讨会、展览等活动,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广泛传播教育家精神,使其深入人心。

成尚荣:将教育家精神有机融入教师培养培训中,就是要努力践行,真正做到用教育家精神审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教育家精神应当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灵魂。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重构教师培养、培训课程体系,教育家精神的六大特征应当成为课程的核心维度。教育家精神要成为教师培养、培训的总主题,专门设置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专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弘扬。要将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发展评价的“第一原则”和核心标准,改进、完善教师评价制度。这样,弘扬教育家精神成为教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觉行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生动资源就得以充分开发,机制得以完善并富有成效。

为营造全社会学习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教育部启动了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深入挖掘优秀教师的经验、传播他们的事迹,可以助力更多优秀教师的涌现。一线教师如何更好地在实践中践行教育家精神?

邵志豪:首先,要把躬耕态度和育人智慧融入到每一节课。课堂教学有课前的备课、课中的讲授和课后的辅导,教师认真做好这三个环节,其实就是践行教育家精神中的育人智慧和躬耕态度。在新时代背景下,把学科的育人价值体现在课堂教学当中,也是教育家精神内化和践行的具体表现。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国家的发展需要各式各样的多元化创新人才,我们要给予学生成长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唤醒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掘自己的潜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要立足于育人方式的改革和创新。要把为学生一生奠基与对民族未来负责紧密结合起来,既关注到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又能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这是教育家精神与日常教育生活的高度结合,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才能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刘希娅:首先,要正确理解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一线教师只有结合实践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义,才能让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贯穿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其次,要主动探索创新教育。教师要扎根一线,在变革教与学方式、落实新课程新课标、探索评价改革等关键环节中创新突破,做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大先生”。再次,要始终坚守学生立场不断丰富育人智慧。教师要从学生立场出发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以敬畏之心不断加深对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探索释放学生成长活力的教育教学方式,以专业定力捍卫学生利益,以专业智慧引领学生成长。

王红:首先,要深入领会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要体会教育家精神的本质,只有深刻理解每一条教育家精神所对应的教育行为,才能将其真正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其次,要寻找自己身边的榜样。尽管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教育家,但是每一个人身上都可能有某些方面闪烁着教育家精神的光芒;寻找自己身边的榜样,让教育家精神在自己身边发挥感召力,在一点一滴中学习、借鉴、积累,在润物细无声中慢慢提升自己。最后,要敢于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创新、改革探索。教育家精神强调实践与创新,教育家精神的践行不是空中楼阁,一定要依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要让教育家精神落实在每一节课上、落实在对每一个学生的关心关怀中。

解决教师关心的真问题,推进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和资源配置优化

教师管理工作涉及每一位教师的切身利益,今年全国两会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建议。对于优化教师编制管理您有哪些建议?

刘希娅:在优化教师编制管理方面,我主要有两个建议。一是增加教师编制,降低生师比。在当前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下,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趋势下,已经沿用多年的生师比很难适应和支持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需求。二是允许跨学科考取编制。当前教师公开招聘报名条件专业限制过于严格。因此,我建议对应专业门类,放宽学科专业报名准入条件;重视实践经验,允许教师跨专业考取编制。

当前人口发展新态势和人口分布新格局需要教师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教育部等部门也对教师管理和教师资源配置提出了方向性规划,请问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您有哪些思考?

王红:在当前人口发展新态势和人口分布新格局的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性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生态化的需求预测制度,以精准识别不同主体间的教育需求和师资需求。这种需求预测应在国家教育整体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和学校的特殊性需求,形成立体多元、多维互动、多重反馈的需求诊断机制。其次,我们需要构建动态化的互动协商机制,让学校、教师等各利益相关者能够广泛参与,在社会治理层面形成实事求是、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要求的实际,加大对教育部门的编制投放力度,尤其要加大对教学辅助人员的补充,保持专任教师与教学辅助人员的合理比例,让专任教师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安心静心精心从教。最后,要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创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职称评审的标准要更加科学合理,要充分尊重教师职业能力的特点;教师交流也要尊重规律,既保持适当的交流幅度,又要兼顾教师职业的情感特点,不要过于频繁,要在一个岗位上有足够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和思想。教师资源配置要充分考虑公平性和均等性,同时要尊重教师校长的成长规律,不能简单化处理。

引导教师安心从教,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全社会切实尊重教育、尊重教师。对于更好地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您有哪些建议?

刘希娅: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首先要引导大家认识到教育在强国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全社会要认识到教育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认识到教育对于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其次,要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师德高尚、教学精湛的教师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赢得学生、家长的好口碑。最后,要加强媒体对教师的正向宣传引导。自媒体时代,为了博眼球、吸流量,对教育领域负面事件夸大报道、扭曲报道的情况常有发生,舆论氛围不够积极健康。建议教育部牵头,联合宣传部门、网信部门,加强对教师正面形象的宣传引导。

王红: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首先还是要提高教师待遇。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师工资增长机制,使教师的收入能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相应增加,确保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与他们的付出相匹配,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从教。其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荣誉制度的建立,建立国家功勋教师等高层次教师荣誉制度,通过评选表彰优秀教师、宣传先进典型等方式,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再次,要优化职业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体系,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会,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倡导社会支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各种方式支持教育事业,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本期来源:人民教育